化身為船,以手作槳,他將留守兒童渡向理想彼岸。33年輾轉教學路,湖科附屬泉都學校教師徐勁松堅守教育一線,捧著一顆心來,不帶一根草去。
大愛無疆,育人為樂用真情
“孩子還這么小,怎么能不上學呢?放心吧,學費我來幫孩子付,你們只管把孩子送到學校去。”
2007年暑假的一天,在南川中學任教的徐勁松冒著雨,不顧山區道路的崎嶇,徒步20多里路,來到一戶家長家中。聽到孩子的爺爺說,因家庭困難孩子交不起學費,準備下個學期輟學時,徐勁松揪心不已,便主動提出幫孩子墊付學費。
南川中學里,每年都有學生因家庭困難交不起學費而輟學,而徐勁松總會不顧山區崎嶇,上門做家長的工作,并為其墊付學費,讓孩子重返校園。
學校里,許多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忙于生計無暇照顧他們。他們一個個頂著臟兮兮的小臉,掛著兩排黃濃鼻涕,徐勁松輕輕地走過去牽起了他們的小手,經常給他們洗臉、擤鼻涕,擦眼淚,還幫他們買文具;經常有住讀學生的飯沒有蒸熟,徐勁松就把自己的飯菜分給孩子吃。
把溫暖送給每一個孩子,像父親一樣地照顧他們。徐勁松如一縷陽光,溫暖了這群缺少關愛的孩童,孩子們也與徐勁松形成了比血還濃的親情。無論是平時還是節假日,他們就像一群快樂的小鳥,喜歡嘰嘰喳喳地圍在徐勁松身邊。
今年52歲的徐勁松,畢業于咸寧師專數學系,現在在湖科附屬泉都學校任教。每天他總是第一個到校,最后一個離開,風雨無阻,默默堅守,從未改變初心。
對于學困生,徐勁松總是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滴的露珠一樣格外小心,做到了多談心、多幫助、多鼓勵,努力尋找和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趁勢表揚,促其發光。
每個學期,徐勁松都要到每個學生的家中去走訪一次,多少個傍晚,當別人闔家歡聚時,他卻往返奔波在家訪的路上,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傾聽家長的心聲,竭盡所能為困難家庭排憂解難。
辛勤的付出,收獲了桃李芬芳,所帶學生中有2位學生曾獲得市級“時代好少年”的榮譽,先后有十多位學生考入咸高少年班,梁譽曦、張正豪等4位學生考入鄂高銜接班。
“先有父母心,后做教書人。”身為人師,徐勁松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作為班主任,他關愛學生,愛生如子。他是學生的良師與密友,是家長的貼心人。他深受學生的愛戴、家長的尊重與贊許。
矢志教改,腳踏實地待芳菲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所以,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徐勁松總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學生,注意自己點點滴滴言行的影響。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能嚴于律己、率先垂范。
當要求學生努力學習時,徐勁松首先做到了忘我的工作態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當教育學生熱愛勞動時,他沒有指手畫腳、拈輕怕重,而是挑最臟、最累的活和學生一起參與勞動的全過程。
在日常工作中,追求有效教學一直是徐勁松教學研究的方向。徐勁松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根據學生的特點,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是上課的一個基本原則,教學中,始終堅持做到三個落實:情趣、發現和培植。
徐勁松用課程的情趣培植學生學習的興趣,發現學生的學習特點并轉化為學生學習的自信,培植學生終身學習和人格完善的思想種子。
在教學中,徐勁松大膽創新,緊跟時代步伐,采用任務型教學、分層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對他們進行發散思維和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力求思路清晰,教法科學,學法多樣,活動安排合理。博眾家之長,創自己的特色,每一堂課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手中有法、課中有樂、課中含金”,他在課程上揮灑自如,他的課總能讓學生感到充實、新穎、快樂。
勤奮而嚴謹的治學,讓徐勁松的課獨具特色,不懈的追求,讓他三次榮獲“浮山辦事處優質課競賽一等獎”,一次榮獲“咸安區優質課競賽二等獎”,一次榮獲“咸寧市一師一優課市級優課”。在咸安區組織的全區抽測中,徐勁松所帶學科的成績連續多次排在全區前列。在“唯樂杯”全國小學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輔導學生王子元、白子凡、張祥光等獲得國家級二等獎,多人獲得省市級一二等獎。由于突出的教學業績,他先后獲得“咸安區常規教學先進個人”“國家級小學數學競賽優秀教練”。
帶好隊伍,踐行初心講奉獻
湖科附屬泉都學校副校長周大楨介紹,徐勁松精心雕琢每一堂課,即使擔任學校行政職務,卻始終沒有放棄數學教學一線工作,帶領學校老師們共踐“高效模式”,被年輕老師譽為“引路導師”。
徐勁松堅持每學年聽課、評課近百次,全力推動課改和教研組建設,著力抓好青年教師的成長工作。身體力行做好“傳幫帶”,毫不保留地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年輕教師,引領老師轉變教學風格,提升教學水平。
指導青年教師蘇麗琴參加咸安區優質課競賽獲得區級二等獎;指導聶文婷老師和黎家苗老師參加“一師一優課”活動獲得市級優課;指導剛參加工作才一年的何聰老師和陳艷歡老師參加浮山辦事處優質課競賽獲得一等獎;指導多位老師撰寫的論文獲得市區表彰。在學校里,徐勁松帶領全體老師奮力拼搏,使學校成為教學骨干的聚集之地,教學方法的創新之地,高尚師德的激發之地。
在咸安區期末文化素質抽測中,湖科附屬泉都學校的成績連續多年位于全區前列,學校連續多年獲得浮山辦事處教學質量優勝單位和咸安區常規教學先進單位。
多年來,徐勁松堅持閱讀,博覽群書,走進經典,遍訪名師,注重反思,增長智慧,提升層次,在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的探索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作為課題組負責人的徐勁松,主持并完成了國家級課題《解析信息技術整合于小學學科教學的實效性及其途徑研究》的研究工作,并獲得優秀成果獎,有多篇論文在國家級刊物《中國教師》和《教學與教研》上發表,有10多篇論文獲得省市一、二等獎。作為課題負責人,徐勁松現正在主持開展省級課題《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質量及效能評價研究》的研究工作。
三尺講臺綻芳華,一片丹心育桃李。30多年來,徐勁松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始終站在小學教育的精神高地上,堅守著“為孩子負責一輩子”的理想,書寫出了一曲平凡而卓越的美麗樂章。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查生輝 朱亞平
編輯:何珊
上一篇:
潤物無聲綿如雨 ——記鄂南高中優秀教師戴曉紅
下一篇:
鄉村教師葉七桂:癡情不變四十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