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市實驗小學 張曉玲
今年的5月19日,是個令人難忘的日子——我和216中隊的少先隊員及家長志愿輔導員代表一起登上了向往已久的咸寧艦。
海風掠過軍港的清晨,咸寧艦龐大的艦體宛如靜臥的巨鯨,泛著令人敬畏的藍輝。艦首高懸的紅色橫幅,熱情地歡迎著我們這群來自家鄉的訪客。我領著隊員們拾級而上,心早已被這海天之間巍然挺立的“移動國土”所震撼。這豈止是一艘軍艦?儼然是浮于浪濤之上的家園。
孩子們在海軍教導員的引領下有序參觀軍艦。他們好奇的眼睛頃刻被那些陌生儀器與艙室點亮。駕駛艙里,隊員們輪流坐上指揮席,小手在圓圓的舵盤上轉動,仿佛已擔起千鈞之重。那一刻,我分明看見稚嫩肩頭驟然挺直,懵懂眼神里燃起了擔當的星火——課堂里再精妙的講解,終究抵不過親手觸碰“深藍脈搏”時的共鳴。
最令人動容的,是餐廳里的結對儀式。隊員們踮起腳尖,將鮮艷的紅領巾小心翼翼地系在海軍叔叔、阿姨的胸前,并致以崇高的隊禮;海軍戰士們則以挺拔的軍姿和標準的軍禮回應。隊禮高過頭頂,軍禮齊于眉梢,兩股為家國奔涌的熱血在此刻激蕩交匯。“大洋先鋒,海南鐵拳,咸寧艦豪氣沖天!威武的水兵,作風優良,走向深藍,忠魂不變!”孩子們純凈的童音與水兵們渾厚的歌聲一同交織在《咸寧艦艦歌》里,那激昂的旋律仿佛穿透了鋼鐵甲板,直抵靈魂深處。隊員們遞上親手繪制的祝福卡片,又從海軍叔叔手中鄭重地接過綴有艦徽的帽子。他們戴上這特別珍貴的帽子,燦爛笑容與冷峻軍徽相互映襯,似將保衛海疆的赤誠薪火,默默植入柔軟心田。
午餐時,隊員們津津有味地品嘗著艦上的飯菜,臉上洋溢著新奇與滿足。午休時分,走進海軍宿舍,眼前的景象令隊員們屏息驚嘆。那“豆腐塊”般棱角分明的軍被、纖塵不染的床單,還有設計精巧的艦用床鋪,無不訴說著鐵一般的紀律。有孩子忍不住低語:“我也要好好鍛煉身體,好好學習,長大了也來當海軍!”這夢想的種子在嚴整內務的震撼下破土而出。
活動間隙,我注意到隨行的家長志愿輔導員。一位父親正俯身,細心地為孩子扶正那頂略顯寬大的海軍帽,指尖輕觸軍徽,眼神里飽含無言的期許。還有一位母親,安靜立于合唱隊伍之外,眼角閃動著濕潤的淚光。家校共育的意義,就在這細微的陪伴與靜默的注視里得到了最好的詮釋——家庭伸出堅實的手,托舉著學校教育的翅膀,一同將雛鷹送往更高遠的海天。
校旗與艦旗在軍樂聲中莊嚴交換,精致的咸寧艦模型與閃耀的咸寧艦艦徽作為慶祝咸寧市實驗小學建校六十周年的厚重賀禮呈于眼前。城艦同名、軍民同心的情誼已無需多言。這份榮光將永駐咸寧市實驗小學校史館,成為照亮一代又一代少先隊員的燈塔。
返程時,海風已吹散正午的燥熱。孩子們倚著車窗,看著咸寧艦巨大的輪廓逐漸模糊。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涌動:此行何止于見識國之重器?那艦上輕輕撫過的鋼鐵冷冽、耳畔回蕩的艦歌雄壯、軍帽覆蓋額頭的沉毅分量,以及海軍叔叔們剛強而篤定的背影……皆如不滅的星辰,已悄然沉入童心的夜空,為他們未來的航程默默校準著方向。
咸寧艦終將駛向深藍,孩子們亦將奔向各自人生航道。然而艦弦上曾經飄動的紅領巾,將永遠系住少年對家國的赤誠。那日,童年與軍艦的美好相遇——在少先隊員心中,深藍從此不再僅是遠方,更是血脈里被喚醒的回響。教育之道,不正在于點燃這些幼小心靈的火種,使其有朝一日,能映亮屬于自己的那片海洋嗎?這場“艦校共建”活動于我而言,不僅是一次國防教育實踐,更像一本攤開的活教材,讓我在巨艦的金屬紋路里,讀到了少先隊活動該有的生命溫度。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歲月流芳,實小情長
下一篇:
在時光里種下星光 咸寧市實驗小學 陳璟
507艦設艦長、副艦長各一名,政委、副政委各一名,還有一批部門長。
聶松彬(赤壁)叔叔叫永典,小名水仙,是我父親唯一的弟弟。望著叔叔手里的手槍,我迫不及待地跳著要玩,但叔叔總是詭秘地一...
通訊員孫劍大年初三,我攜妻帶子回到嘉魚縣高鐵嶺鎮陸水村的叔叔家拜年,因為表叔家住大巖山腳下的偏遠小山村,平時極少回去...
如果在通訊高度發達的今天,還能收到一封遠方寄來的書信,一定會覺得特別的珍貴和難得。
呂艷秀自陽臺舊防盜網被拆后,她就沒睡過安穩覺。男子從褲袋里掏出一個證件遞給她,關嚴陽臺窗戶,抱起孩子,拉了她一下,向...
作為通城縣第一小學的一名教師,我愿繼續以愛為筆,以心為墨,在孩子們的成長畫卷上,書寫更多關于真善美的篇章,讓這群“小...
龍潭支行將一如既往,提高金融服務水平,為客戶提供更多更好的優質服務。
姜以鋼(溫泉)近日,下班后很少出門,老悶在家看電視。鄰家叔叔是鄉政府干部,高中畢業的阿姨在學前班教小孩,家境較為殷實。...
萬致婷母親走了,剛剛過完95歲的生日。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李嘉通訊員李松陳晨“沒想到這么快就批了,感謝你們!”20日,通城縣四莊鄉紙棚村7組,返鄉創業青年鄔俊和...